来源标题:用“亲子日记”打一口家庭教育的深井
家长教育方式的变化。因为受原生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很多家庭还在延续着传统的“棍棒出孝子”的家训,在教育孩子时非打即骂,甚至到了家暴的程度,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孩子成长压力非常大,更谈不上和谐的家庭关系。亲子日记指导者通过每天的反馈,让这些存在暴力教育问题的家长意识到“人在情绪暴躁、恼怒、发火时智商为零”的后果,引导爸爸妈妈们安静下来,慢慢学习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成长。在起初参与“亲子日记”的14个家庭中,曾经在孩子身上有过类似行为的就有4位。而100天下来,所有的家庭都停止了粗暴的教育方式,其中也包括中途退出的家庭。
家庭场的变化。鑫鑫妈妈的一篇日记是这样写的:“说起儿子来,老公很高兴地说:‘咱儿子这段时间表现得还真不错,这里也有你这个当妈的功劳。’我故意逗他:‘你不是说,我被专家给洗脑了吗?’老公笑着说:‘你一开始不是说学校跟专家是在拿孩子当小白鼠吗,现在就兴你明白人家是对的,我就不能明白吗?再说我天天跟你这个积极分子在一起,要想不被传染都难。以后学校不管有什么事情,只要是与孩子有关,我都支持。’”
一个家庭成员的变化,必然引起整个家庭的理念变化。在这些变化中,爸爸的归位成为最大的变化。日记嵌入家庭以后,妈妈写日记本身和记录的内容,会对其他家庭成员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尤其是爸爸这个重要的家庭成员,从起初的不闻不问到慢慢地开始关注,从只看到表面的文字记录到意识到内在的教育价值,爸爸也开始了浸润式的自我觉醒。起初只有两位爸爸参与撰写日记,后来有七位爸爸参与其中,另外的三位爸爸也非常支持妈妈的参与,全程参加了每一次的亲子日记座谈会,只是没有执笔而已。至此,所有参与亲子日记的家庭都被“搅动”起来,原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开始重新调整、变化、回归本位,家庭关系趋向常态。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为日记重点记录的是孩子日常行为表现情况,并且每天在写完后的第一时间发给校长和专家,这无疑是在孩子头上加了一双眼睛。于是,日记对孩子而言就成了一个“他律”的工具。这个自我加压的过程持续一段时间,并不断得到强化和反馈时,就慢慢内化为“自律”,进而形成一个个良好的习惯,如每天的作业习惯、阅读习惯、家务劳动习惯、与人分享习惯、自我管理习惯等。
成长日记再启航
10个家庭,100天下来,我们看到了彷徨、焦虑、拖沓、应付、放弃、后悔,一切预料到的可能都尽收眼底,但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这个团队义无反顾的执着和勇往直前的坚持。这100天,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母亲的温情柔软与父亲的深沉坚毅。如水的母爱与似山的父爱交织在一起,有不同观点的碰撞,也有相互适应的默契,充满着生活本来的味道,让我们也跟着一起感动、兴奋、喜悦、满足。
100天,既是“亲子日记”终结之日,又是“家庭日记”开始之时,更是另一个“成长百日记”开篇之刻。从5月24日第101天开始,爸妈们不再每日上交日记,而是改为每周不少于4篇,名称改为“家庭日记”,将观察视角进一步延伸到家庭的角角落落。参与亲子日记家庭的孩子开始书写“成长日记”,每天完成后发到指定的群里,每一个孩子分配一位教师负责跟踪、批阅、反馈,7个孩子一直跟着走下去,7位指导老师承担观察员角色。两个日记同步进行,延续着家庭的调整和变革。
(作者系山东省潍坊市清平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