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深度课改打造区域教育新高地

发布时间:2016-01-23 15:51 【来源:

来源标题:顺义:深度课改打造区域教育新高地

1月15日,在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中心小学,孩子们期末考试刚刚结束,便迫不及待地纷纷跑向“小镇银行”,这是由学校某一班学生担当“银行行长” “出纳员”等职务的校内“银行”。全校学生要赶在寒假之前,将本学期自己拿到的各种“星”和“校园能量券”(两种由各科老师根据学生综合表现颁发的奖励标识)兑换成“小镇货币”。这些“小镇货币”在校内学生开设的模拟“小镇超市”可以购买铅笔、橡皮和本等学习用品。

这就是该校从2015年秋季新学期起开设的“活力小镇”课程,一种将数学、语文、美术、书法等课程整合在一起的综合实践课,在每周五下午定时“开张”。每逢此时,整个学校俨然成了一个热闹、欢乐的“小镇”。

杨镇中心小学的这种实践正是顺义区中小学近两年来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推进课程改革,实现整体育人的一个缩影。

每所学校实实在在行使课程自主权

在顺义区第一中学这所优质示范高中校,以前高中生的语文课本就是一本“京版”教材,每篇课文要达到什么目标只有教师掌握,学生并不知道。从2015年秋季新学年开始,该校高中生除了“京版”语文教材外,每人还领到了一套语文整编教材。

这套整编教材是该校语文教师将国内使用的几套语文教材,按照同题组合的方式集中编排,在排版上右侧还专门留出空白,方便学生在学习时随时写下启发性问题,随时写下点评和感悟类文字,课文后还列出知识清单。

顺义区第一中学科研室主任、语文特级教师辛加伟介绍,这样的整编教材使学生“学材”和教师的“教材”实现了有效对接。此后,语文课上,学生依托这套整编教材,不仅可以提前知晓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还可根据书中所列背景材料和预习任务、相关注释等,提前开展自主学习。“这种整合教材强调读写结合,拓展阅读材料,比如说《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言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古代名臣如何劝说的故事,那么在整合教材的这个单元,我们就设置了两个和‘劝说’相关的延伸写作题。”

除了这种整合教材外,该校还为每名学生配发了由学校编写的语文读本《文苑撷英》。这种读本采用群文(专题)阅读的体例,每一主题下设计四五篇文章,上册主要是记叙、抒情类文章,下册侧重于议论、说理性文章阅读。“采用这种群文阅读的形式,实现‘1+1+1>3’的学习效果。”辛加伟说。

和顺义区第一中学一样,顺义区杨镇第二中学依据2015年9月顺义区教委出台的义务教育三级课程整体建设一体化课程方案,以人文、科技、体育、艺术和信息五大素养的培养为核心,重建了学校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五大素养下的基础课、拓展课和潜能课共15个课程模块,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20门课程,并开设了部分学科整合的课程。

把课程自主权实实在在地交给学校,正是顺义区在这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主任张海介绍,顺义区各中小学校主要课程的10%、校本课程的选修课和综合实践课的开展,都由学校自行处理,课时多少和课时长短都不做统一规定,在学时总量的控制下,每所学校可以尽情发挥、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