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要迈几道坎(2)

发布时间:2016-01-23 15:51 【来源:

来源标题: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要迈几道坎

■挑战分析

校长如何实现中小学管理平衡?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是如此,各地在举办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时候,要从当地教育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制宜,避免负效应。”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振有表示。

九年一贯制在学校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其在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问题和挑战,而这些挑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九年一贯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实施效果。

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理事长周满生表示,“这其中,对于校长来说,首先需要面对的是在学校管理方面,比如文化认同和管理能力都受到了挑战。”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模式依旧存在一些小问题,主要表现为一贯制学校的校长一般是由中学校长担任,由于其自身缺乏对小学教育及其运行规律的了解,工作重心偏向于初中阶段。其次,由于中小学一体化办学,学生年龄跨度较大,客观上给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课外活动的组织带来了困难。

教与学的积极性如何激发?

教育界某知名人士表示,一贯制学校在为教师成长搭桥的同时,也让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适应性受到挑战。比如在考核制度、不同学段之间教师的流动问题、师资结构等方面不够合理,表现为教师考核制度形式单一,缺乏灵活多样的弹性机制;不同学段之间的教师流动不够畅通,师资结构不均衡等。

同时,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也备受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待进一步加强,相关机构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实施九年一贯制后,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时,学校能够结合课程学习、社会实践、日常思想和行为表现等多项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价。在对学生学业评价时,既有教师、学校参与,又有家长和学生参与,但学生和家长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如何避免小学“中学化”问题?

实施九年一贯制后,小学升初中的压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存在松弛现象。这一方面说明升学压力减轻,部分授课教师放松了对教学质量的严格把关。另一方面,又存在小学教育“中学化”的问题,数学、语文学科教学赶进度、求质量,抹杀了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因此,实施九年一贯制,要根据一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现状,立足于学校优势的发挥,针对学校的具体问题,有选择地进行。”该教育界知名人士表示,比如针对改制学校,改制前需要考虑原有独立建制学校的规模。如果规模合适,而且教学效果较好,则没必要非将其改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相反,则可考虑通过置换、合并等方法进行改制。

■典型经验

北京育英学校:构建小初高一体化的“育·英课程”

日前,来自全国教育界近300位校长和教师走进北京市育英学校,参加该校“一贯制课程建设实践研究”专场研讨会,听取学校汇报,感受学校从2012年起,进行管理体制的整体变革。

北京市育英学校有长达40年的九年一贯制、12年一体的办学经历。学校从2011年“育英学校一贯制办学实践”开始,走上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之路。后来,学校以“聚合各学科课程的育人效力”为宗旨,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指向,以“基础课程、修身课程、发展力课程”为三大支柱的课程架构,旨在构建满足全校1~12年级学生综合发展的“育·英课程”。

2013年,学校独立申报的全国科学教育科学规划办“小初高一体化课程建设与育人模式变革研究”课题,全国43所学校加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育英学校走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越来越坚定、越来越稳健。

近年来,学校打通了中小学相对独立的管理格局,充分挖掘校内资源,构建了一贯制的教研机制与管理模式,形成了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