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类图书出版人丁方:传道授业职责所在

发布时间:2018-06-06 15:07 【来源:未知】

今天我们说的主人公很低调,低调到不太抛头露面参加各种大咖聚会,而是通过文字,默默发声。然而,纵使她再低调,再深居简出,但随着在亚马逊、天猫、当当等平台上陆续出现的书,很多00后学生都在使用她编写的书作为教材,我们不得不承认,她在设计手法上越来越娴熟,出版思路已然愈发清晰。她是丁方,1981年生于杭州,毕业于同济大学,是资深跨领域的设计师,现居上海。近年来专注于设计和艺术领域书籍的出版。近期,她开始计划《钢笔画手绘》系列的创作,又有哪些感悟和全新视角?

早期出版的书,其实是对自己过往设计作品的一些总结。比如,刚做完一个只有30多平方的老住宅改造项目后,由于重庆大学出版社约稿,说电视改造节目很火,能不能出版一本类似的改造书,于是她用上自己的装修实例,就有了《3万元创意小户型》。当时觉得设计师不务正业,出版图书,特别不好意思,就署了笔名。虽然那本书排版、装帧都挺土气的,但得到的反馈却是特别接地气。

​艺术设计类图书出版人丁方

此后,不断地有其他出版社来约稿,涉及到一些室内设计相关的,她常会把自己近期的设计案例以图书的形式分享给读者。因为当下的商业设计在中国是个“速成”活,她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看看读者对项目的反馈。像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五本一套的合集《家装故事汇》,前后花了3年时间,就是因为中间不断有新鲜例子要分享出去。这套书以业主的背景为故事开头,常需要去采访业主。家装设计的手法确实很简单,但经过这个大量采访用户心得的过程后,丁方觉得要设计好这小小的“家”,功夫在诗外。对生活缺乏体验感的设计师做不出很多贴心的细节,你只有把他人的需求当成自己的,体验过一遍他人的生活,才会做得更合理。

《家装故事汇》丛书

作为出版界的操盘手,她对市场非常敏锐,从日常的商业类新媒体工作中抓住潮流热点,敏感把握市场动向和读者需求,提炼部分需求成为图书选题。

“我其实蛮喜欢当设计领域里的杂家。”做一本设计类图书的过程,就是对某一细分设计领域全新探索的过程,比如受凤凰空间之邀写的《华丽转身——旧建改造实录》是2012年时候对全球范围建筑物改造的关注,实地采访并拍摄大量案例最后挑选成书。很多人一开始做设计就局限在某一细分领域,时间长了完全不会做其他领域的设计,丁方觉得那样做眼光太浅。设计就是不断体验人生的过程。虽然她已经在这个行业做了15年,但“还是通过设计实践获得体验,通过出版图书提升某一细分领域的理论并将自身作品呈现在书中以听取读者反馈,这比单方面听取业主意见要全面很多”。

《华丽转身——旧建改造实录》

从最早喜欢小众设计,到如今希望设计被尽可能多的受众接纳,这个心理过程转变很大。

过于频繁的出版速度,出版社让《美式豪宅软装》、《欧式豪宅软装》等书使用了笔名,也包括给一些专门社做贴牌书,如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等,在这个过程中她觉得虽然贴牌但还是学到很多经验。

“既然出版的周期和互联网媒体相比缺乏竞争力,那我们不如把工作重点放在产品本身。”

“我觉得艺术与设计类出版人通常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首先是浓重的文化人角色,接着是科学知识宣传者,再是考虑出版经济增长的开拓人。我组建的提方传播与设计工作室并不需要一年出版多少本书籍,完全可通过一些商业设计项目来养活大家,于是出版成了一种自主行为。而出版任何一本图书实际花费的时间、精力都很多,因此我首先会考虑出版的书能否持续重印带来赢利,是否制定了质量较高的选题计划,是否具有较高的社会效应。文化和商业在出版行业里并不矛盾,做不到以上三点,我就会把一个选题否决了。”丁方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设计作为一门应用科学,老师扮演的角色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除了传授设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之外,要把自己独特的设计方法传授给学生。丁方希望通过自身努力,产出高质量的艺术与设计大类出版资源,帮助打通设计产业链,延伸产业链。比如她最近在策划和制作一套钢笔绘画的书,原本只是解决大众人群一个小爱好,后来预售征询下来不少院校乐意把它作为教材,尤其是高职、大专类以实用型人才为培养方向的院校。目前市面上的教材大多更适合本科以上院校。这套书可操作性强,一眼就被相中了。“无论世人给我贴的标签是设计师还是出版人,这都不重要,我希望能够通过产品帮助那些如我昨日般,切实需要解决实用设计教育问题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