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华文化之所以引人入胜,在于数千年的积累。现代人心浮燥,凡事皆欲速成,不识“欲速不达”之理。以书画艺术来说,能者可谓多矣。《北史·文苑列传序》曰:“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就中工诗词、晓声律、通文翰者则万无一人也。前人有云:人之无品,其艺无法。千百年来书艺、画艺、文艺,无不以品立足。不入正路、不循法度、不重赏鉴,不以前贤之法而法之、而绳之,虽得之,必失之。所谓十载磨一剑,浮薄者不可与言。传薪火于末法,继绝学于浇漓,品立而法生,法备而传世,乃治学治艺之必然也。邵光亭先生寒窗苦学二十载,虽困厄之中孜孜不倦于道,不事应酬,不慕荣利,胸中五车之墨宽于经史,博闻强记,诗文、经史、书法、绘画,趣向不群,精拔绚烂,一人而已。由于邵光亭先生一向淡泊自守,默默耕耘,不随时趋,坚持独立的研究与创作道路,他的学术成就与艺术造诣虽为学界激赏,却少为大众所知。今编者有幸蒙邵先生俯允,将先生的作品介绍给大家,以饷广大读者。
人有美质而后可以文饰,不然则百病丛生。治学的目的在于强其气质,正其仪容,增其华表,然后究天人之际,以察时变。能临缓急不向炎凉,乃问学向道所必知必从,人追求真理,目的绝非财富名利、酒池肉林,而为行尸走肉,与兽禽为伍。而是为了握天地之机宜,审时度势阐微发幽,褒扬往圣先贤之道,辅助家国,造福群人。退而书画娱兴,琴剑优游,不辜负生命的价值。当今文艺事业之所以“有高原无高峰”,根源就在于割裂了传统,无文野之别,无良莠之判。多少人争利弃义,为一己之私,奸宄丛生,坑害互陷。寄意苦学者,悬锥刺骨,不避寒暑,面壁造文,却不得不为维持基本的生计而挣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历数千年而没有断绝,在当代却遇到复兴的重大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浮躁的社会风气。“娱乐至死”的趋势愈演愈烈,人人只知吃喝玩乐,温水中的青蛙,逐渐麻痹而昏毙。表面看来社会价值观渐趋多元,实则只是以物质论英雄的一元。有人说:现在最不缺的是学问。如此怪论,令人茫然而怆然。道德文章,圣贤之言,说说容易,但要身体力行,又何其难!
文艺是人类抒发情感的载体,最忌假情假义。笔下所言即心中所想,笔下所画皆吾心声,不虚伪,不矫饰,诚实恳切才好感动受众。文艺之道,首先是为了修养自己,化育观众,艺术家当为性情之人,不能作冷血动物。凡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者,为一已而损万众者,皆成不了艺术家。书法绘画讲究字摹古人,画临前辈,必须有一个继承的过程。否则上手就是胡涂乱抹,又怎能称得上是艺术。临古,是学习前人之法,接受前人之法,这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必经之路。现在有多少人是盲者夜行,视古法为垃圾,有些理论似是而非,忽悠之谈误人不浅。闳古鉴今,无论东方西方,真正的文化思想者及艺术家必须具有一定的自由思想与独立的学术人格。笔者一直低眉有些所谓的文化精英,貌似是为使命而呐喊,实则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牌坊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立的,立牌坊在过去是为表彰功勋、德政、科第及忠孝节义所立的标志性建筑物。凡例可鉴:有独立人格的文化人,从不涉足两脚占有的骑墙禁区。笔者提倡“自由文化精神”,作为学者或者艺术家的使命担当,不是迎合,而是要引领时代风气。
邵光亭先生对自已作品的“形似”要求,从来不是字面上一般意义的“形似”,而是境界的提升。创作必须考虑深层次的“形似”,最终达到“似与不似”之间,将水墨法度的笔墨哲学上升到“禅空”境界。光亭先生心静如渊,心平如水,观其近十年的作品,可见其以宗德为第一,立身为务,一心只为艺术创作与学术探索,不杂旁务,故能笔端一股轻清之气,淡淡流出,毫无张狂燥妄之弊。网罗天地气机,收万里于毫末。光亭先生天资高厚,家有荫庇,蓄德儲文,故能书文纵横,睥睨凡品,腹藏万卷,立笔万言于一挥之间。自幼好学,虽困居乡野,不思凡尘。厚积薄发,环视今日之碌碌做牛马走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先生潜心向学,埋头读书,不耽名利,不唱高调,这正是他书法超迈,画道精进的原因所在。他的简笔枯墨山水能摄古人神貌,驱明清人干笔皴擦之法而抒已意,今则不多见矣。反观那些看上去洋洋洒洒抢天呼地,扑面而来之墨猪;或到处张扬,非大师即大家的自我标榜,实令人作三日呕。笔者曾亲见某著名学府,某君当众作二丈巨幅焦墨山水,只见一片黑焦,用去几斤墨汁,却看不出画的是什么,观者无不掩口蹙眉不知作何云尔。学问之路,如玄奘取经,须多少磨难,才能成就正果。而今竟成了玩物戏虐,撒泼打滚以求痛快,这到底是文艺创新还是时代的悲哀呢?由此观之,光亭先生能于寂寥参悟中寓存清兴梅鹤之思,实在难能可贵。
先生之修为、品第日上,且艺术操守、成就亦大精进,能识人所不识,见人所不能见。时至今日,还有谁在谈道德,谈学问呢?二三子相聚无非妄评古人,或谩骂异己,或哄饮酒楼,醉卧柳间,相与夸示以为风雅,不知者以为竹林之聚,流觞之集,其实縻费公款在次,毁己伤群,败坏文名,堕落风气为烈。在这样的时代风气中,光亭先生能不堕恶道,埋首读书,以笔墨青灯为伴,实堪与松竹为喻而不过也。孔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小人所为不同,究其所以分,在公私之际,毫厘之差。君子出于公心,小人囿于私利。出于公心所以能胸怀宽广,纳百川而归于海,不搞拉帮结派。出于私利必然心胸狭窄,结党营私以排除异己。君子小人,周比群党不同。虽然说起来如昼夜一样分明,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总是雾晨黄昏,难以识别清楚。我们要在生活中积累经验,细心观察,提高识别能力,以免上当受骗。
中国人自古以来尤重名节,每以往圣前贤为楷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光亭先生秉承乃师的治学传统,从不盲目跟风,也不加入任何组织,以其深厚的传统经学、史学修养,表现出对文化、艺术超凡的洞察力。其言辞雅训,如暑中之清风,山中之清泉。今日学人,多急于功利,为身为己,不能俯心于书桌,沉浸于求理。光亭先生孜孜治学,探求学问,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端正风气,高标清隽之气质海内寥寥。中国画拒绝世故和心机,有的只是“被愉悦的心情”。观光亭先生山水笔墨,上追宋元诸家,年少即得正传,不偏古道,又合家法,得益自悟,落纸即脱俗超卓。
中国书法绘画,不是短期内能掌握的,非有几十年的磨练不成。这还是技术方法层面,不算治学读书的“诗外工夫”。 现在的问题是:尽管竭力呼吁回归传统,却很少有人清楚传统究竟是什么。很多人并不了解个中艰难,只希望尽快成名,卖画糊口谋生,把艺术等同于一般意义的工匠制作。于是千方百计抵斥传统,改变传统,开辟邪门歪道,以图蒙混人眼,混洧思想,兜售自己。时代呼唤优秀作品,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艺术家,谨严务实,勇攀高峰,为民族文化复兴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