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传情颂党恩:张铜彦书法作品鉴赏

发布时间:2017-06-15 11:04 【来源:本站】

艺术简介

张铜彦,1958年10月生,河北高阳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第一、二届主席。

能写多种书体,尤擅隶书、行楷和魏碑。书法作品先后入展“三晋杯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大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雅集“兰亭书法双年展”、第八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情境书法大展”、“第十一届国展名家特邀作品展”、隶书临、创特邀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临帖展”等,撰文入编《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学术文集》。多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多次担任全国书法大展赛的评委、监委,多次应邀参加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组织的“送欢乐下基层”、“中国书法进万家”、“书画频道进万家”活动。其艺术成就分别载入《中国历代书法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大典·中国书协理事卷》、《共和国书法大系》。2008年隶书作品荣获“第三届中国榜书大展”一等奖。巨幅隶书作品《苏轼词 赤壁怀古》被人民大会堂收藏,“情境书法大展”隶书对联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隶书作品被中央档案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颜楷作品入编全国高校书法教材。应邀为外交部、中国驻墨西哥、古巴、莫斯科大使馆创作作品。应中国书协邀请,用隶书书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中宣部、中国网络电视台、人民日报漫画增刊制成招贴画,在全国各地公共场所广泛发放宣传。应中国楹联学会之邀,书写的颜体行楷楹联作品,由首都精神文明办印制并赠送北京市劳模。应邀在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名家临碑帖》栏目主讲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共15集。出版有《当代书画名家作品专辑系列——张铜彦作品集》、《中国友联画院美术书法精品汇编·张铜彦卷》、《中国金融书法名家系列专辑·张铜彦卷》。主编的《纪念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成立十周年系列专辑》、《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第二届(中行杯)全国书法篆刻展作品集》、《中国金融书法名家系列专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中央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2016年6月,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独家为其举办“崇尚经典•张铜彦书法展”。

解放军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书法报、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羲之书画报、中国书法手机报、《解放军画报》、《中国书法》、《中华书画家》、《中华英才》、《人民艺术》、《人民艺术家》、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新浪网、凤凰网、书画频道“书画人生”、中工网“中工明星汇”等主流和专业媒体先后介绍其自学成才事迹和书法艺术成就。1991年被评为“全国自学成才者”。2006年被评为全国产业(企业)先进文艺工作者,2007年和2008年,分别作为先进书家和先进书法工作者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中国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2009年被中国文联评为“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先进个人。2011年11月,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代表团代表光荣出席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近年来,作为艺术家代表先后随中国书协代表团出访日本、墨西哥、古巴等国家,随中国文艺志愿服务代表团出席在澳洲举行的“第23届全球志愿者峰会”。2015年1月,应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之邀,出席“2015维也纳中国书画新年音乐会”。

 

雅量涵高远,诗书见古今

 ——书法家张铜彦其人其书

□刘照丁

“雅量涵高远,诗书见古今”是张铜彦先生用魏楷书写的一幅书法作品。作品点画清晰雄浑、使转刚劲古朴富有质感,藏头护尾,拙中藏秀,充满神韵;内容是一对集句联,上联出自唐杜甫《移居公安敬赠卫大郎钧》,下联原为“清言见古今”,出自唐储光羲《题虬上人房》,意为有了宽宏的气度就能意气高远,有深刻思想哲理的箴言才能察见古今。后人把“清言”改为“诗书”,表示从诗书中察见,倒也十分贴切。常言说,字如其人,熟悉张铜彦的人都知道,这幅作品的形与质正是他人品与书品的写照。

雅量不是天生的,它源于丰富的知识,源于对生活的参悟,源于人生的阅历,源于诗书的教化。张铜彦的雅量从认识书艺起就开始积累,在这期间,他把书艺融进自己的生命,是书艺让他增长了见识,使他懂得了生活的滋味,给了他丰富的人生。然而,他在《我的翰墨情缘》里却轻描淡写地说:“我1972年因书画专长被部队特招入伍;1992年因书画特长被国务院军转办特批转业至中央银行;2002年参与筹备成立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被推选为主席;2015年主动从主席岗位上退下来静心读书创作。”但了解他的人都清楚,这简简单单的文字背后并不简单,轻描淡写之下实际隐藏着他传奇般的一段人生经历,还有他令人钦佩的雅量。

著名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在张铜彦过往的人生道路里,有过三次关键的转折,但由于他选定了书艺的目标,所以在这三次人生转折的关键时刻,在一般人会感到波涛汹涌,而他却表现出从容和淡定。

这位农民的儿子14岁被特招入伍后,因书画特长被分配到负责军事标图的部门,工作与爱好相得益彰使他成了部队小有名气的“书法家”。之后,他主动放弃在机关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到边陲沙漠把一个落后团队带成了所在部队的标杆,他与所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正当他在部队成长顺利的时候,金融战线一家杂志需要一名美术编辑,而他因业余为杂志创刊号设计的刊头、尾花和手书标题而被领导看中。面对人生的选择,他有些矛盾,但一想到心中的艺术理想,他毅然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到金融部门工作后,他从零开始,经过努力钻研,很快胜任了岗位工作,从美术编辑直到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职务。在此同时,他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筹备成立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并当选主席。正当他仕途与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2004年他竟然不顾领导和朋友的劝阻,主动进行了第二次人生选择——辞去司局级领导职务提前正式退休。有人问他原因,他说要专心致力于金融书协的发展与自身书法艺术的提高。果然,2008年金融书协在他的带领下被中国书协吸收为团体会员,成为中国书法界的一支重要力量,2009年在中国书协五届五次理事会上,他被增补为中国书协理事。就在金融书协事业兴旺的关键时刻,2015年他再次急流勇退主动提出辞去金融书协主席和金融文联副主席的请求。此时,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在这时候搞“先斩后奏”突然辞职,为此,他专门写了《辞职信》和关于《辞职的相关说明》袒露心扉:“中国书法家协会换届将至,为了让出职位,推出新人,减少应酬,静心书艺。本人自愿正式向中国金融书协主席团、中国金融文联提出辞职。”“因为在上一年金融书协换届前,我就以四言诗的形式撰写了《金融书协换届感言》,表明淡泊名利,主动让贤,静心钻研,读书充电的愿望,但领导、同事和朋友不同意我卸任的意见,前思后想,不得已采取这种“突然袭击”和“先斩后奏”的方式。”也有人问为什么要选在中国书协换届前提出辞职?他在金融书协主席团会议上讲话时说:“真心借年底中国书协换届之机让出位置,推出新人,使更多徳艺双馨的同志进入新一届中国书协理事会和专业工作委员会。”他向大家郑重承诺,“在中国书协即将换届的过程中,我绝不让金融书协推报我为代表和理事,绝不会动用各种手段和关系,在中国书协换届中谋求任何职位,真正实现裸退,请大家监督!”至此,他完成了人生关键的三次选择,实现了他潜心艺术的人生理想。在有的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的今天,他以宽宏的气度展现了一个新时代文人的雅量。

张铜彦的雅量还体现在他对艺术的追求和作品里。“凝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这是欧阳修《三十六法》对书艺提出的要求,张铜彦心领神会,他说:“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书法经典博大精深,谁想在书学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谁就必须静下心来,耐住寂寞,去掉功利和浮躁,树立活到老临到老的思想,在深入传统经典上狠下苦功。”为此,他对书艺的追求简直到了“痴”的程度。有一次,他看到小孩吃的“八宝粥”,突然想到学书艺就如同做“八宝粥”,先要找齐原料,然后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应用慢火长时间烧煮,才能使各种配料烧熟煮烂,相互溶合,才能烧成色彩和谐、营养丰富、香甜可口、老少皆宜的美食。他在“八宝粥”中得到启示,便开始了广收博取的学艺之路。他转益多师走的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在40多年的书艺追求中,他从楷书起步,临习了篆、隶、楷、行、草多种书体、多种碑帖,临过王羲之、郑道昭、李邕、颜真卿、苏轼、赵孟頫、吴昌硕、伊秉绶等名家碑帖,崇拜过沙孟海、刘炳森等名师,在广泛吸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思考,反复实践,并根据自己的性格、阅历、审美以及群众的喜爱程度,扬长避短,终于选定了隶书、行楷和魏碑作为主攻书体,随后选定伊秉绶风格作为隶书主线,并将篆书、颜体、汉碑、行楷等笔意揉入其中;颜体行楷以《自书告身》为主渠道,将《勤礼碑》和赵孟頫《三门记》、《胆巴碑》、《妙严寺》等行楷笔意进行融合;魏楷则选定《郑文公碑》为主线,将郑道昭不同时期的风格与《崔敬邕墓誌》、《刁遵墓誌》、《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和赵孟頫行楷等笔意相互揉合,追求厚重古朴、雄浑刚劲、雅俗共赏的书风。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今天,张铜彦书法作品的雅量已得到业界广泛的认同。中国书协副主席毛国典说:“张铜彦多年以来潜心学习和创作,并在伊秉绶风格的基础上溶入汉碑笔法,形成了厚重、雄强、宽博、华贵的个人风格,在书法界独树一帜。”著名书法家张旭光认为:“张铜彦时时刻刻都在思考集百家之长,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不同字体、不同风格之间的融合,他的大字隶书“云鹤游天,群鸿戏海”以伊秉绶为基础,参入张迁碑的方笔,凸现出凝厚健丽,朴茂开张,大气磅礴的境界。他的颜楷用功最早,又融入了郑文公碑,推动大字魏楷走向高俊。”书法评论家孟云飞则这样评价张銅彦:他是在颜、赵两座楷书高峰的基础上,参以其他书体,才产生了伟大的中国创造,此诚如孙过庭所言的“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娴雅。”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诞生了适合时代的“混血儿”——“三分赵貌,七分颜光”的行楷书法。

面对业界的赞赏,张铜彦清醒地说自己的书法还有待完善,并同时设定了今后的目标:“继续向书坛大师学习,写隶书和伊秉绶比,写楷书和颜真卿比,写魏碑和郑道昭比”。他认为检验书法作品的标准“首先要试想老祖宗满意不满意,第二要问老百姓喜欢不喜欢,第三要看专家认可不认可。”这就是张铜彦的雅量。

张铜彦的雅量来自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仰,来自于对书法事业的忠诚。“莲出绿波有君子德,兰生幽谷为众人香”,张铜彦的雅量还在积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