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鸿立国画艺术作品欣赏

发布时间:2017-05-20 14:26 【来源:本站】

聂鸿立,号了一,1960年出生,祖籍山东鱼台县。198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委员,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山东省书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致公党济南市委常委,济南市政协委员。现任山东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

《呵护》   136X68cm    2016年


正本清源,贴近文脉

——由画家聂鸿立想到的

郑岗

一.在聂鸿立的画室里看画聊天,发现和十年之间我所了解的他变化很大。十年里见面少有思想交流,这次却了谈了很多,而且多是围绕着他的墨竹和中国画的话题。

聂鸿立画竹已经二十年有余了,我见到他画的墨竹不计其数。能够顺着他的墨竹感悟他人生的浮沉与际遇,正是我这些年来最直接的方法。

然而,升华到思想高度来谈画,这是第一次。

墨竹系列 (1)

感觉到聂鸿立这样的变化,先是发现他的墨竹从过去的折枝取趣――那种常见的平铺直叙的图式,变得内含深刻、平稳厚重、华滋润泽起来。谈话间,聂鸿立流露出了他对中国画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聂鸿立多年来一直倾心画竹,画荷花,画鹿。竹子、荷花、鹿三者,从物什上讲,气势小,粉气重。其实它们所蕴育的东西却是博大的。中国先秦文化五“比兴”手法,托物寓情,是中国画重要的审美因素。单就画竹的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人士大夫钟情于竹,青睐于竹,使画竹成为了人格理想的化身,文脉不绝。以文同、苏轼的墨竹为始的文人画竹的传统,更使诗、书、画浑然相融。呈露襟怀,寄托旷远。“比德”“似贤”的个人道德与文化情操,完全可以以人的主观化为心象。以墨迹千变万化和可塑性的形态墨迹,以竹枝竹叶的关系,来释解人的格调;以超越自然的魅力,去表达丰富的意趣,这是中国墨竹画独有的。从墨竹里,我们可以充分的感觉到墨的最终形态,一定是人的精神形态,这是物化的人格。郑板桥曾说“一枝一叶总关情”,完全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思考和观察文化情结。墨竹之所以占据着中国绘画一大领域的原因,也在于此。

墨竹系列 (2)

聂鸿立画竹,是他最主要的创作。他在竹子间,或者说是墨竹中,去感悟去挖掘自身的“文气”。这对于一个从事教育尤其是艺术教育的人,再贴近不可了。“独善其身”,借竹寓意是一种境界。我们知道画竹之人千千万,但竹画好者,无一不是兼具文人之气的。宋代的文同、苏轼创立的湖州竹派,历千年不衰,寄情于思致,传神于写形,儒、逸与度相互间的交融,成为了竹派或者学习画竹之人所期盼的“象道仪天”的文人绘画的最终精神。儒风逸气与意度,是一个画竹者应有的素养,聂鸿立于此所求,正是修身养性,以竹养君子之气的所在。一个画家,无论他如何榜示自己的成熟,少了这样的情怀,只能是一时。

和聂鸿立交往十多年,他于社会的贡献不是一二人受恩的问题。日久了,才见他豪情中的“儒”应是为人所仰慕的。兴学办教育,本是儒文化的本源。聂鸿立认为,今生有幸于此,是莫大的幸福。正如他喜爱画竹一样,这是心性中的东西,是见君子之气的。道与义,寄情与思致,传神与写形尽在其中。

墨竹系列 (3)

二.“正本清源,贴近文脉”是中国画研究院的龙瑞先生针对中国画的现状和未来,提出的与改良和创新不同的学术观点。龙瑞先生的意思是中国画应该朝着传统与理想的方向发展。这里便有了继承和生发的问题。回到传统再谈发展,不割断中国画的文脉来探讨发展创新。龙瑞先生以自己四十年的艺术实践,提出了这样一个有回归传统意愿的倡议,其初衷是诚恳和有所指向的。聂鸿立表示出了极大的赞同。

墨竹系列 (4)

作为设立着国画专业的山东艺术设计学院一院之长,自身的思考和实践,是尤其重要的。中国画在原本线性发展的基础上存在了上千年。到了近代,产生了不谐和中国画传统发展史的迹动。是改良绘画还是改变历史,在争论中道与技的问题混淆了。多数人认为,经济的发展会促进中国画的发展,从近代史来看,恰恰相反。上个世纪初的中国画改良,革中国画的命,到五六十年代的政治画;从八十年代的反思与市场倾向化,中国绘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回头来看,中国画的最终发展与变化,完全还是“道与技”的问题。聂鸿立在谈到自己绘画初衷的时候,出乎我所料的说出了下面的话,画画主要是想表现人性中的一些气节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譬如竹子,我以为是坦荡、洒脱;画鹿,是想表现敏捷向上的祥瑞之气;画荷花,自然是求花的圣洁柔美和莲蓬的扑拙刚毅的和谐之美。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聂鸿立居然认为画画是陶冶情操,如果这话在课堂上或者发言中提出,大家一定会认为这里面有些水分,而只有我们两个私交甚好的人闲聊,他说这话,我想他是有文人气的,起码他是崇尚文人的。自然,我想把他归为龙瑞先生所说的“贴近文脉”的人是合情合理的。

墨竹系列 (5)

很久以来,许多闲人一直呼吁中国画走向世界。好像中国画不被西方人认可,是中国画的没落表现。殊不知中国本身是世界本身的一部分,何况中国文化呢。聂鸿立认为,画中国画,是陶冶情操最好的办法。这令人刮目相看。中国绘画的精神和核心应当是文脉的一种。聂鸿立画鹿画荷写竹,其内容是昔日文人志趣之在,聂鸿立甘愿为此埋头下功夫,“坐集千古之智”的修身养性,不割断传统文脉,是真正的中国画家应当的责任和担当。

聂鸿立画鹿,旨在取鹿在民间传说和神话中瑞祥和善良化身,以及敏捷自由仙姿。谈到他画的鹿,他感慨的认为,他很难解决笔下的情趣和理想中意念的统一。其实,这是一个画家最难得的情怀。中国的传统诗与画,和当下的诗歌与绘画,诗人与画家概念是不同的。传统中的诗人与画家,一般是画与诗二者兼好兼上的学者文人。诗与画在中国传统里是不可分的。修养中的诗性与画意是不需要用外力来统一的。他们在自己的文化行为里,自身具有着这两类的内力。聂鸿立的思考,就是他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态度,这态度也说明了他的性情是内敛的。作为一所艺术院校的创始人、领导者,他育人的态度就点点滴滴表现在了他的艺术追求里。

墨竹系列 (6)

中国画家的笔法本身是风格的一部分。思考笔法和观念的问题,实在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画家要做的,所以我觉得,佩服聂鸿立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不断的认真思考文化观念中心手的实际问题,不追逐流俗。认真解决理念与技法的统一。努力解决功力与悟力的融合。沉稳寡言,身体力行。我很佩服他的所作的一切。

聂鸿立画竹子,是心仪“独怀真而守一”“含文气而挹崔翠”的古士之君子风范。借竹以示怀。

聂鸿立画荷。花、叶、莲蓬,更是认定的圣洁、刚性和蓬勃所在。

而聂鸿立画鹿,他说是对自己天性中寡言少动的一种补充,他要用外在的敏捷来实现他内心的对真、善、美的向往。

墨竹系列 (7)

这一切不但与传统文化精神品格吻合,也与艺术的规律契合,更是与人天生具有表现欲是和脉的。古人见山川雄伟奇俊,欲表现,其中犯难的是无法真实再现他所见到的真实,但他们的文化教养与修养使他们清楚,过眼事物的本质,本是一种意念,他们可以随时记之。人原本是在运动中四视自然的,视角是移动的,这和西方艺术的焦点透视有着差别。朴素的中国哲学思想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自然的,是人力所不能抗衡的。所以千百年来,中国绘画和中国哲学一样,崇尚自然,以自然为伍,天人合一。讲究意趣、志向和适应,讲究绘画背后的内在精神。尤其是以山水、动物、植物为写趣的水墨画,更是如此。聂鸿立画竹子、荷花、鹿,完全从这一点出发,说明了他对于中国绘画的理解是从理想出发的,而不是从实用的方向来的。这种捕捉自然之象的举措,是他修身的最直接的方法。因而在识读他的作品时,我们总会和传统文化,或者中国文人精神关联起来。正如龙瑞先生提出的“正本清源,贴近文脉”,一定意义上讲是相通的。聂鸿立二十年办学育人,应当可视为是这种情形下的情操和行为之一斑。儒家文化首先倡导有教无类,以兴民办教育,还教育于民间,聂鸿立此善举与所画三类之物征像之核心,统一而且吻合。回到前面的话题,如何正本清源,贴近文脉,我们倒是可以从聂鸿立这种一面兴学,一面习艺中得到启发。

墨竹系列 (8)

在绘画中,在社会的行状中,独善其身,与大文化,大人性贴近。或许,聂鸿立给我们展现的是其中的一种途径,好的方法。

三.一个画家,真是没有必要太功利了。这个时代,基本上是对传统文化只作表面文章的时代。譬如,兴师动众的祭孔。从娃娃抓起的咏颂国文。譬如,戏说皇帝,开坛演绎名著......。实际上这种影响戏的成分过大,其益处丝毫抵不过其内在道德感缺失对文化精神的损害。面对中国画现状,我们会发现,需要关注、反思和规避的并不是“技”的问题,也是精神理念的问题——“道”的问题。有众多的画家,还有众多的艺术评论者,常用一些华丽的词句榜示画家可纳百川,可吐天地的艺术思考与实践,这是差强人意的。一首感人肺腑的诗歌与画作,一定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真实生活的一部分。中国画家更是性情与艺术合而为一的一类人。中国绘画信手可拈来,一方面是工具使然;另一方面是可在自然中随意取意趣的本质决定的。是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外化。且不要以为中国画可以惊天动地。性情之所以成为性情,就在于有人的意趣在里面。关在画室里,只谈艺术,这不是中国画的本质,更不是中国画画家的传统。如今许多操持中国画的人是无“道”而言的。和“奸”商作崇,混淆“道与技”。对于中国画道与技的歧异,已经产生了悖论的转向。我们不只是忽略了作为人的道义,更重要的是中国画丢失了一些基本道德的廉耻。而一个坚持以画养性的人往往被当下文化或者媒介忽略,媒介的急功近利更助长了所谓“大师”的层出不穷。这虽是现象,不是根本,但它同样消解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画的传统核心,消解了国画家“正本清源,贴近文脉”的信心和责任。现在画坛和理论界,根本的是需要一批有可能在创作中寻找中国画的精神能回到本源的人,这对中国画存在和发展是有益处的。中国画在当代的问题终究是人的问题,认识的问题,人文水准提高和衡量传统的问题。“正本清源,贴近文脉”显然是中国绘画一条延续传统,展现人文魅力的好的途径。聂鸿立认为,他所要做的正是向其靠近。

《荷塘秋韵》  68X68cm  2013年

聂鸿立以竹、以荷、以鹿,取其意、取其义、取其艺理,坚持做传统中国画“漫漫长夜的守更人”。一方面从传统文化里宽阔视野,一方面以社会关怀--兴学和社会活动,蕴育自己的审美和诗意。他不是在追寻浮华的虚名,他性情中有这样天性。中国画的艺术修养应当是情操,情操一定是日久才见真性的,更是需要有关怀社会,参与社会的理想和实践作为参照和培植

写聂鸿立,想到这些,实在是因为聂鸿立更是我们要多关注一点的画家。

《双鹿图》  68X68cm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