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家长最看重孩子哪些核心素养
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即将出台,“核心素养”一词正被热议。“核心素养”不只是校园围墙内的事,事关孩子终身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究竟有哪些?对于家长而言,具体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培养?本报记者收集各方声音,一一予以解答。
“社会参与”素养
公民广泛的社会参与是提升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孩子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其社会参与能力对于其自身健康成长和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仅仅通过书本上的知识灌输,是难以激发孩子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到社会中磨练自己;鼓励孩子了解就业形势、做好职业规划;鼓励孩子了解社会现象、国家重大决策,为学校和社区献计献策;引导孩子参与班级、社团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树立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验孩子的是社会课堂
麦子(初中二年级学生家长):相比其他能力,我更看重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孩子无论在学校多么优秀,最终考验她的是社会课堂。社会实践能力是一个大而概括的概念,与人沟通的能力、动手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都在其列,所以,现在我对她分数的关注度并没有那么高,反而让她在学习之余尽可能参加学校和外面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多见识,多遇到问题,多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多参加社会实践的孩子,心态和性格明显比其他孩子更加平稳和外向。
让孩子有社会参与的热情
艳国(五岁孩子家长):我认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是学生为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比如个人修养、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家庭和学校还要格外注重孩子价值取向的引导,培养孩子具备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这也是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此外,自主发展能力也尤为重要,要培养他们具备健康的身心,能够自我克制约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管理好自己的行为,遇到问题不要慌,自己尝试着去找解决办法,能够有独立的思想,敢提新想法,敢做新尝试。要让孩子有社会参与的热情,有最起码的公民道德、社会责任,有感恩之心,爱国爱家爱社会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