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孩子 或患自然缺失症

发布时间:2015-12-15 18:02 【来源:

来源标题:“宅”孩子 或患自然缺失症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生活状态是“宅”:足不出户待在家。其实,“宅”正在悄悄地让你患上一种病——自然缺失症。

第二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日前举行,全球自然教育者一起交流倡导“自然教育”,自然教育著作《林间最后的小孩》的作者理查德·洛夫也来到现场。“自然缺失症”正是他提出的。他提出,在未来随着孩子成人之后,他们内心可能也会留有一片叫做“自然”的林间。

■现状

中国家长很少带孩子户外活动

“中国只有5%的母亲说,自己的孩子常在大自然中探索。而在美国乃至世界其他地方,这样的比例同样不高。”洛夫说,青少年不喜欢户外活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也使得“自然缺失症”慢慢产生。

所谓自然缺失症,就是孩子与大自然被割裂开来,久而久之自然已成为一个抽象概念。产生这种症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现在电子产品增多,占据了孩子大量时间,这让孩子传统的户外玩耍方式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是父母教育的原因,很多父母很少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还有的家长,有时会因为孩子不听话,拿自然界的一些灾难现象来恐吓孩子,让孩子从小就有自然恐惧心理。

“孩子小时候学习吸收能力很强,但如果很少动手,不参与实践,渐渐地创新就会被抹杀,老是盯着电子屏幕只会养成被动接受的习惯。”洛夫举了个例子,同样是学划船,你是天天在屋内研习技术学得快,还是实地操作后上手更容易?答案显然是后者。

“当孩子不再接触自然,很多问题会出现,比如压力过大,忧郁和无法集中注意力。”洛夫说,在美国抑郁症低龄化越来越明显。此外,孩子长大以后需要渐渐融入社会,这个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所以必须积累一些“社会资本”,当遇上一些麻烦时,这些“社会资本”能帮忙渡过难关。而如果总是宅在家里,限制了自己的社交圈扩散,也限制了社交能力的成长,从长远来说这对孩子非常不利。

■对策

自然探索治愈“自然缺失症”

如何更好地进行自然教育?洛夫分享了观点。

“要让孩子接触自然,必须让孩子喜欢自然。在孩子小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自然界多么美妙。”洛夫说,亲子户外活动是让孩子喜欢自然的一个有效途径。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能保持每周至少9小时,带孩子亲密接触自然。

洛夫举例说,他会定期带孩子去阿拉斯加捕鱼,而这里也是灰熊出没的地方。过程中,他会让孩子辨别灰熊留下的气味,这样以后闻到类似的气味,就知道灰熊在附近,然后避而远之。这些知识在学校里学不到,这样的经历也让孩子很兴奋。

此外,洛夫还建议学校提高绿化率。学校是孩子学习生活最频繁的场所,提高绿化率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间隙更多接触大自然。“在美国,我们曾经对绿化率高和绿化率低的学校做过对比调查,发现前者学生患精神疾病的比例,远低于后者。”

■链接

有100种方式

与自然重逢

《林间最后的小孩》里给列出了100种能够采取的行动。这里,我们选择部分行动供参考:

●让自己变脏一点。

●让本地的动植物走进你的生活。

●找一块旧木板,放在裸露的泥土上,一两天后抬起木板,看看来了哪些新居民。

●外出徒步。

●发明你的自然体验游戏。

●做一个会看云识天气的人。

●去建造一个树屋、城堡或者小棚子。

●认养一棵树。

●在后院挖一个池塘,或者在门廊和庭院外建一个水池花园。

●做自然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