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遭遇空欢喜 西部大学生找份实习格外不易

发布时间:2016-08-11 18:22 【来源:

暑期是大学生实习的高峰期,很多大学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使出浑身解数,找合适的实习单位。

然而,这个暑假,当周围同学都想法联系实习单位时,在甘肃一所大学就读的马伟强却特别谨慎,曾经的经历让他对实习心有余悸。 

上个暑假,经朋友介绍,他去青海省西宁市的一家餐馆兼职。老板给出的条件诱人,管吃管住,每月还有2000多元的补助。

每天从早到晚,工作很艰辛,马伟强都能坚持。可一个月到了,到发工资的时候,餐馆的一个老板跑了,工资没了着落。干了两个月,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这件事印刻在了马伟强记忆深处。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随机采访了近50位西部高校在读大学生的实习情况,并向他们发放了问卷。统计分析发现,对口的实习单位少、找靠谱的实习单位难、实习期间的权益难以保障、外出实习成本高……很多学生和马伟强有着相似的遭遇,在实习过程中,都不同程度面临着困惑。

找实习岗位频频空欢喜

23岁的马斌杰今年刚从兰州大学毕业,目前在重庆工作。大三那年,因为个人兴趣,他从数学专业转到了政治学专业,在实习的时候,他才发现遇到了明显的“水土不服”。

由于专业不对口,缺乏实习人脉,加之兰州不像北京,选择空间小,他在找实习单位的过程中吃了很多“闭门羹”。

大四暑假,通过学校的活动,马斌杰好不容易在兰州找到一家留学公司实习,原本想锻炼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结果公司给他分配的工作是整理学员资料,“一整天都说不上几句话”。

“兰州找实习确实不易,找个靠谱的实习单位更难”。如今在重庆上班,回想起实习经历,马斌杰有些感慨。在他看来,兰州本来市场不够发达,行业门类比较单一、传统,实习机会有限;除此之外,一些大学校区还远离市区,学生信息闭塞,实习锻炼的环境的确不理想。

同样,今年刚回山东青岛工作的王学成也觉得在西部找实习有点难。在甘肃政法学院读法律硕士时,王学成找实习岗位也费了很多周折。

读研时,发现兰州一家有一定名气的律师事务所招助理,王学成觉得自身条件合适,就第一时间报了名。第二天一早,他拨通事务所电话,没想到对方只说了一句“暂时没有空缺,不招助理”,就让王学成心里落了个空。

“实习的门路多的是,既然这扇门不开,那我就继续敲下一个门。”王学成很快“定位”到另外一家律所,在网上一番查找,终于联系上了这家律所的领导,并投了简历。“心想这下有戏了,可是等来的电话,却通知让参加几个月后的招聘会。”这让王学成又空欢喜一场。

几次挫折后,王学成认识到,对于西部高校的学生而言,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及东部一线城市,业态不够丰富,大公司数量少,要找到满意且专业对口的实习机会并不容易。

一些强制实习已成鸡肋

除了实习渠道少,合适的实习单位难找,一些学生对学校的实习制度也颇有微词。

“要求跟本专业有关,我读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专业的,什么实习岗位跟专业有关?去学校,人家得要师范院校的。”蒋娇是西部某“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3级本科生,正在准备考研,说起学校的实习要求,有一肚子苦水。

在蒋娇所在的学校,学生必须参加实习,凭实习单位开具的证明,才能拿到两个实习学分,不然没法顺利毕业。目前,蒋娇正一心准备跨专业报考历史学专业研究生,时间很紧张,但实习的事又让她放心不下。

其实,蒋娇手里就有一份实习证明。大二、大三学年,她辅修了心理学双学位,辅修学位同样需要实习,她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找了个职位,负责微信公众号内容推送,好不容易手中有了一份实习证明。可辅导员不久前告知她,还得有本专业的实习。

“以前也要求实习跟本专业对口,但也不是强制要求,勤工俭学、超市打工也算,但今年一定要跟专业有关。”考研准备很紧张,蒋娇本来想托人盖个章解决,但今年学校的要求更严,她一时不知所措。和蒋娇一样,一些打算考研的学生实习的意愿并不强,甚至觉得和学业安排有冲突。

早先的实习经历学校不认可,兰州一高校管理学院学生李冬雪最近也很发愁。她在大一暑假已实习过了,按照学校安排,大四还要实习,还必须与专业相关。她有些无奈,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她来说,时间耽误不起,如果不实习,又影响毕业。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奈,有些学生想起了其他办法,通过各种手段对付学校的规定。有不愿具名的学生告诉记者,遇到两难的情况时,一些学生就想办法找熟人开实习证明,有些甚至还花钱网购实习证明。

  学生校方都须为实习努力

这个暑假,西南交通大学金融专业的陈焯找到了“满意”的实习岗位,在一家银行推销新推出的POS机。学校离单位远,每天六点半必须起床,他要赶一个小时公交去单位。

在陈焯看来,“这家银行对实习生真的很不错。”岗位对专业没有要求,底薪1000元,卖出一台机器有提成,实习时间长表现好还有转正机会。想到之前的实习单位没有工资待遇,他选择留在了成都。

刚从西北师范大学毕业,考取兰州大学研究生的甘肃陇南女孩王豪在北京一家知名门户网站实习。从甘肃到北京,王豪都是自己努力赢得的机会。

王豪的实习也经历过周折。学习新闻学,王豪曾在老家县城电视台实习,“都是简单重复的工作,收获并不多”。后来,偶尔的机会,她加入了甘肃高校传媒联盟,这让她的视野一下开阔了,她得以在中青报记者站实习,参与采写了大量稿件。

有了这些作品,暑假前,王豪主动联系了北京的门户网站。在北京,她结识了更优秀的伙伴,在更大的平台上得以锻炼,收获满满。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像陈焯、王豪这样的“幸运儿”在西部大学生群体中并不多见。近50位受访人中,从实习满意度来看,45%的人认为实习工作与期望差距比较大。对于实习的收获,大部分学生认为实质性技能没有得到锻炼,还有近乎一半的学生认为“只是简单工作的重复操作”。

马亚伟是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专业实习负责教师,在他看来,对于西北地区的学生来说,由于地区经济文化的差异,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实习机会的确很难得,而要走出西部,去北上广觅得靠谱的实习机会更是不易。

他认为,学校应该加大与社会单位的联系,积极为学生寻找更好的实习基地。同时,大学生也要主动出击,多尝试去联系实习单位,为自己创造更多实习机会。

李明龙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学院的党总支书记,是从西部走出来的一名教师。在他看来,相比于在北京就读的大学生,西部高校学生的实习资源的确会少一些,“北京的大学生进入部委实习并不稀奇,但对于其他地方的学生这样的机会就很少。”他说。

“高校对待学生实习不能一头热,还是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比如确实需要学生进行实习,学校不妨针对学生的需要推荐实习单位。”李明龙认为,学校要尽量关照到个体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实习,不宜一刀切,搞千篇一律。

而在甘肃某高校新闻专业大二学生任雪看来,实习生提升自身能力十分重要。“只有能力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才能为自己创造更多机会。”在她看来,实习生还应积极虚心向前辈学习,寻找机会锻炼自己,凭自己努力的能力赢得实习单位重视,从而获得更多锻炼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