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传统的道路走不通时,另辟蹊径不失为一个办法。据了解,在澳大利亚,尽管大多数华裔往往在受教育阶段学习成绩领先,甚至每年也常听闻华人包揽各州“高考状元”等新闻。但奇怪的是,进入职场后,澳大利亚当地的企业高管中却很难见到他们的影子。横亘在华裔乃至亚裔移民与主流社会之间的“职场天花板”(因不同种族而形成的职场升职障碍)眼看着有越来越厚的趋势。面对这种情形,澳官方和华人都“坐不住”了。
据澳媒报道,日前,澳大利亚联邦多元文化助理部长克瑞格·朗迪近日在悉尼举办的青年企业家座谈会上邀请各界中澳嘉宾介绍在澳发展的经验和心得,鼓励华裔青年企业家在澳创业。
这或许也是一种办法。
【华人提拔不易 亚裔发声微弱】
华人在欧美等西方国家遇“职场天花板”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根据2013年澳大利亚“多样性委员会”研究报告,在澳大利亚,私人公司首席执行官亚裔人的比例只有1.9%,而董事会中亚裔的比例也仅为4.2%。
相比于职场中女性经常遇到的天花板,华裔乃至亚裔面临的“职场天花板”现象更加严峻。前者是看不见的隐形阻碍,后者却是让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如来佛掌”。
澳大利亚联邦反种族歧视委员会专员索夫马赛曾公开称,由于大量亚洲移民自上世纪70年代才相继移民澳大利亚,导致目前第二代亚裔移民正在通往上流社会的“管道”上辛苦攀爬。
根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一项就业研究显示,在就业保护方面的政策影响下,华裔平均要比白人申请人多提交68%以上的工作申请,才能得到就业机会。而即便是被录用进入公司,要想得到提拔升为高管也是“难如登天”。
“澳洲过去的老华侨人数不多,第二代第三代如果没有什么家庭背景,靠公司白领升到上层比较困难。”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张应龙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分析称。
“澳大利亚华人影响主流社会的力量还是太小了。华人当白领的不少,可是进入更高层级、甚至能够参政的比例就非常少了。”澳中商业峰会主席杨东东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不过,这个难题也并非无药可解。抓住机遇,另辟蹊径,自己创业当老板,实现阶层的“跃升”和进入主流社会,或许也不错。
【鼓励青年创业 抓住时代机遇】
在中澳贸易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在澳华人创业求突破可谓是赶上了好时候。据报道,澳大利亚联邦多元文化助理部长克瑞格·朗迪表示,今后将促进更多华裔青年企业家与成功的中澳企业建立联系,帮助青年企业家吸引投资、克服困难、成就事业。
朗迪表示,中澳自贸协定为澳大利亚带来良好的经贸合作前景,也为澳华人社区、企业带来无限商机。
“在澳华裔可以进行贸易投资,大到澳大利亚的本土资源,小到澳大利亚的保健品、奶粉等,都是热门领域。”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曹云华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自创的企业,如果做得比较好的话就能够实现进入较高阶层的梦想。比如华人周德荣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张应龙分析,当然,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澳大利亚鼓励年轻人创业本身也是要保持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能够利用好新技术革命的时代背景,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华人就更容易脱颖而出,突破传统职业瓶颈。
澳大利亚政府方面也为创业者提供了诸多优惠条件。杨东东介绍说:“目前,在澳大利亚有不少支持创业的政策。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给生活补贴或者创业补贴,像澳大利亚社会教育部、澳洲贸易部贸易委员会等都有这方面的政策;另一种是提供免费的培训课程,比如澳大利亚社会福利部会定期推出。”他还提到,澳大利亚社会福利部推出一个“支持小生意政策”,主要是给正在创业的人们一定的生活补贴,补贴的费用可以保证你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生活无忧,让你安心创业。在澳大利亚做小生意比较多的一般是移民,而移民中做的最多的就是华人,很多创业的华人因此而受益。
【遵守游戏规则 不忘回馈当地】
当然,身在海外也必然要遵循当地的游戏规则才能获得一席之地。
在此前举行的青年企业家座谈会上,澳大利亚当地华人企业家表示,青年企业家要不断总结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技术体系,打造人际关系网。他们还强调,一定要脚踏实地、坚守诚信、不断创新,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忘回馈社会。
华人不光是要创业,更重要的是要想办法把企业做大做强,培养个人和企业的“主流价值观”,展现华人的良好形象,从而才能反过来影响当地本土企业里对华人群体的“刻板印象”。
在此次座谈会上,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赵立也表示,在澳华裔青年在创业过程中注重打造企业文化,尊重当地的文化差异和其他族裔的思维方式。她强调,每一个华人都是一张中国名片,对自身的华裔背景要有民族自豪感。在当地展示良好的个人形象也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一种方式。
曹云华表示,华人身上具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但是在某些方面也的确存在一些小问题。“有些人身上有不良习惯,比如经商时爱钻法律空子,或者是耍小聪明,但是到头来只会吃大亏。一定要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诚信经营。”曹云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