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是的一个简单的容器,任由成人和教师对其灌注;
不是一柱蜡或者一块泥可任意塑造;
不是一块木头可以任意刻画;
也不是花草树木或动物任由父母和教师培植和饲养,而是一个存在着的、发展着的、有生命力的人。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儿童掌握多少知识和技能已经不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人们把焦点和目光更多的集中在儿童的能力发展状况上面,这不仅包括身体的发展,还包括心理的发展,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作为幼儿心理发展过程的重要体现,一直倍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以体验环境为基础”,推动幼儿社会适应力教育模式落地
众所周知,幼儿期在整个社会适应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好坏对其成长将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所以,为了幼儿将来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适应力决定竞争力”的新时代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育模式呈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幼儿社会适应力研究院推出的社会适应力教育模式以其独到的见解以及成熟的教学体系,成为当下业内最受关注和推崇的教育模式之一,它的教育理念和精髓得到了幼儿教育界的认可与赞赏。
在此之前,关于幼儿社会适应方面的研究已经经历了八十多年的发展,积累了相当多的成果,但大多停留在理论和经验总结层面的探讨上,研究对象多是针对智力残障儿童或者社会适应能力低下的儿童进行的研究,对于正常儿童的研究还较少,而且大多数的研究方法都是现状调查或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实证性的研究论证很少,适应3~6幼儿社会适应力培养的系统教育模式更是尚未出现。
社会适应力教育模式之所以能在业内得以广泛的传播,是源于其丰富的内涵和精神实质。中国幼儿社会适应力研究院的发起人,国际教育测评专家,试达测评研究院院长,香港大学比较教育学博士李文建认为:“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适应力,这种适应力力是积极地,向上不断发展的。因此,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挖掘儿童的适应力,遵循儿童自身应有的规律获得良好的发展,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体验环境”是中国幼儿社会适应力研究院社会适应力教育的基本方法原理,创始人李文建博士将他的教育理念称之为“以体验环境为基础的教育”,“儿童是敏感的,他的心理成长是在体验环境后的收获”。教师和家长要在“规则”和“秩序的环境下,赋予孩子幼儿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形成自我认知、如何建立对外界的认知及与外界建立联系的过程中逐步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鼓励孩子表达观点,让孩子健康自由成长才是幼儿园教育阶段的核心价值。
3-6岁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迅速发展阶段,互动氛围很关键
在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中,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环境能够提高幼儿的各项能力。
中国幼儿社会适应力研究院研究显示,3-6岁幼儿社会适应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且在幼儿园阶段有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到了学前初期,幼儿的身心各方面迅速发展,初步萌发了参加社会活动的愿望,特别是进入幼儿园的生活集体中,随着教育活动的增多,成人不断向幼儿提出多种其力所能及的要求,这就使得幼儿心理活动的独立意识和进取意识逐步增长起来,幼儿开始为较长远的目的而采取行动,并且能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成人或集体的所提出的要求,这就使得他们更加迫切的希望自己能够同周围的环境产生良好的互动,在互动中不断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通过和同伴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逐渐适应各种变化。与此同时,通过对游戏和交往活动的参与,幼儿能够逐渐体会到一些隐性和显性社会规则的存在,并获得一些基本的生活知识,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认知是幼儿各项能力发展基础和前提,社会适应能力也包括在内,伴随着年龄的持续增长,幼儿对自己生活的环境逐渐有所了解,这包括对他人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对社会文化的认知等方面都在不断的扩大和提升。
由于认知的发展,幼儿期幼儿智力的发展突飞猛进,这就为幼儿社会性的快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种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社会认知发展上,还体现在社会情感的发展上。认知的发展可以使幼儿能更好的理解自己,而且不断的了解他人,了解周围的环境,与此同时,认知情感和认知行为也随着周围的环境得到调整。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幼儿的社会目标逐渐变得更多、更复杂、更具他人定向、更倾向于包含社会比较的成分。特别是在4-5岁和5-6岁阶段的幼儿,他们的控制能力、独立能力、对人和对事的看法以及与同伴的交往的程度都会显著提高。同时,在活动中,他们通过玩耍、分享、帮助和合作等互动行为,能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这对他们情绪的稳定和愉悦有非常明显的帮助作用。
创设“有准备的环境体验”,让孩子在安全、温暖和自由中成长
在社会适应力教育模式中,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体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搭建工作,得到了中国幼儿社会适应力研究院的高重视和大力支持。
3-6岁是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由于幼儿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幼儿园渡过,他们的发展更多的受到幼儿园教育的影响。在社会适应力教育模式落地过程中,中国幼儿社会适应力研究院经过认真研究和设计,精心为幼儿园建立“有准备的体验环境”,所有的活动和环境的设置都尽可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受到环境的安全、温暖和自由。
这种有准备的环境体验不是刻板的、静态的物质环境,它融入了教师和家长的智慧、情感等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的要素,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幼儿的心态更加平和、行动更加自由、情绪更加稳定,他们处处都感受到温暖与和谐,这就形成了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统一且充满活力和能量的动态的复合型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能心情放松、积极充分发挥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并进行各种活动。
例如:对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包括香蕉、黄瓜、桔子、饼干、豆腐等进行剥、切、捣、掰等的活动,锻炼幼儿肌肉的“五指抓”、“两指抓”等活动,根据季节的要求让幼儿对自己种植的植物浇水、移动位置,给自己饲养的小动物换水、喂食等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对于周围环境的洞察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同时促进了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在社会适应力教育模式里,所有的环境都是依据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而精心准备和设计,通过有准备的环境,使幼儿成为环境的小主人,在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非常协调的氛围中,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秩序有纪律的生活,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在独立生活、运动、作业操作、交往以及自我管理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使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
教师变导师,做孩子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并要求,幼儿园教师应该成为对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引发的教育改革,迫切需要教师的角色不断的跟随时代而变化。如何有效的引导和协助幼儿主动的学习以及独立的思考,是教师急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扮演的是一个被动的观察者,而不是主动对幼儿进行观察。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把自己放在观察者的位置,只有通过观察才能更好的了解幼儿的真实发展水平,才能更好的为幼儿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以及适当的教具,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社会适应力教育模式中幼儿教师的角色和定位,为从业者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幼儿社会适应力教育中,作为掌握社会适应力教育思想精华的关键点之一,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了解幼儿发展的需要,激发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引导幼儿专心自己的活动,支持和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帮助他们消除不必要和无关的干扰。
教师的角色在社会适应力教育模式在整个幼儿的活动中十分关键,教师不是知识的强加者和灌输者,而是幼儿在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的过程中,在兴趣和主动学习中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更多的是“导师”而不是“教师”,作为“导师”教师,应该充分的尊重幼儿的意愿,以平等、和蔼以及谦逊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与此同时,“导师”做的工作是细心的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在尊重和热爱幼儿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社会适应力“导师”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内容:
(1)为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物质环境
中国幼儿社会适应力研究院创始人李文建博士反复强调幼儿与生俱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适应力,它驱使幼儿无意识自主的吸收来自外部环境的信息,并根据环境的变换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适应环境。但幼儿的适应力发展不能只依靠自己,外部的环境也尤为重要。
正如李文建博士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挖掘儿童的适应力,遵循儿童自身应有的规律获得良好的发展,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轻松快乐并与其发展特点相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这其中就涉及到活动角的布置以及区域的划分等内容,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符合幼儿社会适应力教育的教具,李文建博士呼吁教师不必刻板的局限于经典的教具,教师“可以通过掌握制作社会适应力教具的核心,不死板硬套,流于形式,在自己的良好理解基础上设计符合本园或本班的教具”。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做好幼儿物质环境的环保工作,保证幼儿的教具能够整洁、干净和完整,同时根据每个幼儿发展的特点随时补充教具。
(2)引导幼儿在适宜环境中主动学习
中国幼儿社会适应力研究院认为:“教师在尊重幼儿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结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培养APP——皮皮狐的游戏化、场景化社会适应力教学辅助,协助幼儿进行自我发展和完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更多的是以“观察者”、“指导者”、“示范者”的角色去协助幼儿实现自我发展。
幼儿社会适应力教育虽然着重强调外部环境重要性,但还格外重视教师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对幼儿的引导,结合皮皮狐监测的114个指标的全维度儿童学习报告,教师应该在恰当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干预,而这种干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在全部活动过程中体现出主动学习、自我教育,即“通过实施教育,必须使幼儿为今后的生活方向和独立发展方向提供一个指引的目标。”
打破“模板”教育壁垒,让“言传身教”成为常态
由于我国一直采用传统的“一个教师,一个大纲”的直接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大力倡导的今天,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发展的需求,因此,社会适应力教育先进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在幼儿教育中愈发凸显。
社会适应力教育模式与普通教育模式区分最明显的是,教师会结合全维度儿童学习报告对幼儿发展作出个性化干预,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幼儿独立思考和互动互助能力,并通过提高集体户外活动比重,让年长的幼儿和年幼的幼儿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年长的幼儿通过帮助年幼的幼儿锻炼了他们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年幼的幼儿通过帮助,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与人交往的技能和技巧。
这样的互动模式可以让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使他们更好的与不同年龄群体的幼儿进行交往,从而有助于他们道德规范和行为规则的养成,并能积极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在观察引进幼儿社会适应力发展平台园所中,可以发现这样的生活和游戏的片段:
(1)主动帮助
小朋友扎的小辫在奔跑的过程中,不小心把扎辫的皮套掉了,她试图要自己再扎好,可是弄了好几次都没有弄好,这时离她很近的小朋友看到这一幕,主动过去帮她扎好了,之后她们又高高兴兴的参与到游戏中去了。
(2)安抚情绪
因为妈妈出差不想让妈妈走,还就闹着不想上幼儿园要跟妈妈一起走。进了教室后,孩子依然不停的哭泣,这时,旁边的孩子对她说:“妹妹,你不要哭了,你妈妈只是走几天,然后就回来了”。
哭的孩子没怎么听进去,依然哭着,只是比刚才的情绪稍稍平复了一些,不在那么大声了。
正在这时,另外一个孩子向大家宣布说:“看!我带好吃的了,昨天晚上我妈妈亲手做的小饼干,她让我今天带来和大家一起享用。”他看到不停哭的小朋友后,第一个给她送过饼干说,别哭了,哥哥给你吃饼干,好不好?”终于哭的孩子破涕为笑,于是便吃起美味的饼干了。
(3)请求帮助
下午两点半起床时间到了,小朋友穿了好半天外套都没有拉上拉链,看着旁边的小朋友都下床去吃水果了,她着急的快要哭了。这时,她起头看见大班的小姐姐正要下楼,就说:“姐姐,姐姐,你看我的拉链不知道为什么好难拉,我弄了好长时间都没有弄好,你帮我拉一下好吗?”小姐姐说:“好啊,没问题,你不要着急”。说完走过来就帮忙拉好了,在寻求帮助的过程中,自己也学会了怎么做,这在将来进入社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际交往能力。
这样的互动模式在已经引进幼儿社会适应力发展平台的园所处处可见,让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使他们更好的与不同年龄群体的幼儿进行交往,从而有助于他们道德规范和行为规则的养成,并能积极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打破“模板”教育壁垒后,社会适应力教育模式在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过程中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幼儿社会适应力教育本土化、本园化,助力园所特色打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了这样的教育思想,把“生活”引进课堂,把课堂“搬到”实践当中,“用生活来教育”。
近两年,随着新《民促法》、《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等政策的落地实施,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行业趋势下,行业交流不断扩展和加深,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中国幼儿社会适应力研究院的社会适应力教育思想之所以成为幼儿教育中的热点,正是得益于社会适应力教育以本土文化为载体,开展本园化特色建设的发展策略。
中国幼儿社会适应力研究院自2016年发起成立以来开始试推行社会适应力教育本土化、本园化思想,“幼儿社会适应力地方特色发展战略”在那个时期便应运而生。
“幼儿社会适应力地方特色发展战略”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的教育资源,选择幼儿熟悉的,与幼儿生活有联系的地方文化资源作为学习内容,更有利于他们身心的主动发展,这是幼儿适应力教育模式在本土化、本园化方面的先天优势,将本土文化中现有的教育资源不仅运用到幼儿园课程建设,而且渗透到环境创设、幼儿游戏活动之中,不仅能让幼儿能从小接触家乡的文化,培养他们对地方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更能凸现幼儿园的办园特色,最终形成独特的园所文化,使园所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中国幼儿社会适应力推广落地社会适应力教育思想的时间虽短,但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个体人格的培养,尤其是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社会适应力教育模式也在行业变革中逐渐绽放光彩,并陆续在早幼教行业取得了一定让人瞩目的成绩,而且行业热情依然很高,从大城市到小城市,从公立到私立,规模越来越大。
中国幼儿社会适应力研究院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思想随着地方园所应用案例的丰富而随之充盈,社会适应力教育模式在本土化、本园化的过程中摸索出的教育现象本质和规律也能作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参考依据反馈给早幼教行业,并带来更多的思考。
未来,让我们对“环境体验式教育”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