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洪站上哈佛讲台背后 12年坚持只为逆转"学渣

发布时间:2016-06-16 08:54 【来源:

  在5月21日的毕业典礼上,毕业学生在擦眼泪。《贵州都市报》记者 杨兴波/摄

  □在20分钟的演讲中,杨昌洪分享了自己12年来的办学实践和心得,“多办一所学校,人间少一所监狱”“教育没有拒绝的权利、教师没有嫌弃的理由”“不嫌弃、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学生”

  □“做教师的意义是什么呢?”杨昌洪反复问自己。他决定辞职,办一所专门收留“问题孩子”的职业学校,他希望能改变一些孩子的人生轨迹

  □12年间,杨昌洪和他的学生们经历了5次“漂流”:从山外搬进山里,从这个废弃的营房迁到那个闲置的厂房

  □他发誓,两年内一定要把学校建起来。毕业的学生们都懂杨昌洪的难处,毕业离校时,他们在车上对着杨昌洪大吼:“校长,5年后我们来帮你修学校。”

  ------------------------------------------------------------

  大口喝水,手心冒汗,不停地深呼吸……杨昌洪回忆起登上哈佛大学讲台时的情景直呼太紧张。

  杨昌洪是贵州一家民办中职学校的校长,这个被同行称为“收破烂”的人,这一次和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的教授学者同台演讲,共同探讨“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何去何从”的问题。

  杨昌洪发现自己的贵阳行知科技职业学校跟哈佛大学有一个共同点——没有围墙,不过哈佛招收的是世界一流精英,而他招收的大都是老师眼中无可救药的“问题学生”。

  美国东部时间4月24日,由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主办的“哈佛2016中国教育论坛”在哈佛举行,杨昌洪在此论坛上作了主题是《教育没有拒绝的权利》的演讲。在20分钟的演讲中,他分享了自己12年来的办学实践和心得,“多办一所学校,人间少一所监狱”“教育没有拒绝的权利、教师没有嫌弃的理由”“不嫌弃、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学生”。杨昌洪反复强调,自己希望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能重新拾起成才的信心,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美国塔夫茨大学在读博士苏少冰在现场听得泪流满面,演讲结束时,听众们起立,为这位他们眼中的“教育家”鼓掌。

  八成都是被其他学校开除或者劝退的学生

  回国后,杨昌洪和往常一样,走进简陋的校舍,守着自己的200多名学生,偶尔聊聊在美国的见闻。5月21日,是学校2016届学生毕业的日子,52名学生的毕业典礼吸引了400多人参加,这个规模是全校师生数量的两倍。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贵州省文联主席顾久先生赶到学校,特别说了一段话:“如果以老师们的爱心和责任感,关心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把永远不抛弃、永远不放弃的精神为标准的话,这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学校。”

  杨昌洪不敢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学校”的校长,出生于贵州大山深处的他,从小体验着翻山越岭求学的艰难,最大的梦想就是走出大山。作为村里第4个考上大学的学生,大学毕业后留校成为老师,全村人都为他感到骄傲。

  为什么会辞职办一所收“学渣”的学校?这是过去12年杨昌洪面对最多的提问。杨昌洪总会说起一次回乡的经历:一位母亲绝望地拉着他的手说,“劝劝我的孩子吧!”

  孩子没考上高中,接受不了家人的批评。一气之下,孩子离家出走流浪街头,和一群少年“混江湖”。

  杨昌洪找到这个孩子,孩子说了一句话:感觉自己是多余的。在学校,老师对他不管不问,回到家父母经常责怪。杨昌洪感到震惊的是,当这个孩子和“混江湖”的伙伴在一起时,孩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关爱。

  孩子被这个团体“温暖”了,他的回报方式很简单,当“大哥”们进行偷盗时,他负责“望风”,直到被警察抓住也让“大哥”先逃,他说,这是在报答“大哥”的知遇之恩。

  “我是教师,但我什么忙都帮不上,我到底能为孩子们做什么?”回来后的几个月里,这个母亲求助时的表情和话语一直回荡在杨昌洪的脑海里。

  “做教师的意义是什么呢?”杨昌洪反复问自己。他决定辞职,办一所收留“问题孩子”的职业学校,他希望能改变一些孩子的人生轨迹。

  创办学校初期,杨昌洪的母亲卖了家里的牲口、粮食和产量不多的辣椒,凑了1万多元,用洗衣粉包装袋严严实实裹了两层,从农村老家送到杨昌洪的手中。

  资金东拼西凑,生源也需要走街串巷到处寻找。

  “你们学校有你头疼,或者成绩让你非常失望的学生吗?”这是杨昌洪招生时,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杨昌洪因此也经常被一些中学校长称为“收破烂的人”,他招收的学生中,80%都是被其他学校开除或者劝退的学生。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