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太尊重”你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5-06-20 15:19 【来源:搜狐】

孩子一天一天长大,逐渐有了强烈的自尊和自我意识,也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

过往我们一直说要「尊重孩子」,多理解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选择。

但不少爸爸妈妈发现:越尊重,孩子却越任性,甚至「得寸进尺」。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计划带孩子出门,你问孩子:「宝贝,今天想穿什么衣服呀?」

孩子迷茫地摇摇头:「不知道。」

你拿出他平时喜欢的 A 衣服,他皱眉:「不要。」

你又耐心推荐 B 衣服,他撇嘴:「不好看。」

再换上 C 衣服,他直接扭过头:「不喜欢!」

你努力压制情绪,继续拿出 D、E、F……

直到你的耐心耗尽,忍不住大吼一声,强行给他套上一件,孩子大哭起来......

最终,大人孩子带着一肚子气出门。

再比如:

下午带孩子去公园玩,你提前约定好 5 点回家,到了时间,孩子却不愿意离开。

你心里想:要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于是同意再多玩 30 分钟。

30 分钟后,他还是不走,又提出再玩 10 分钟,接着撒泼打滚。

最后你不得不强行抱着孩子离开,场面一片混乱。

类似的场景可能还发生在玩具选择、绘本阅读、甚至几点刷牙睡觉等各种日常小事上。

明明我们给了孩子充分的「尊重」和「选择权」,为什么结果却是一团糟,孩子反而变得更加固执和难以满足?

尊重孩子是好事

但太尊重,会让孩子陷入「选择过载」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小时候很多事情,都是接受大人的指令,没有什么选择,也有一些感觉自己不被尊重的经历。

当有了孩子后,会更想做「尊重孩子的父母」。

我们可能认为,给予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是尊重他们,但却可能会忽略了每件事情都需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度里面。

当我们总想要多尊重孩子,给到「太多尊重」后,孩子不仅无法体验到选择的乐趣,反而可能会陷入 「抉择崩溃」。

怎么选啊……

头痛

我选不出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的研究表明,决策需要耗费心理资源,而这些资源是有限的。

当人反复做选择时(即使是小决定),心理能量会逐渐耗尽,导致后续的决策能力下降,甚至出现冲动、拒绝或「决策瘫痪」[5]。

对于认知能力尚未成熟的幼儿而言,这种困境尤为突出。

3~6 岁的孩子,大脑前额叶皮层(负责决策、计划、抑制冲动等高级认知功能)尚在发育阶段,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

当我们频繁的询问孩子时,孩子需要不停的去思考、抉择,这个过程会非常消耗孩子心理资源。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问孩子,你要不做这个,要不要吃那个......,问着问着他们就越来越不耐烦,甚至崩溃大哭。

图片来源:giphy

此外,除了「抉择崩溃」,孩子的大脑还容易 「选择过载」。

「选择过载」(Choice Overload),是指的是当人面临过多选择时,反而会感到压力、不安,甚至难以做出决定。

过多的选择不仅不会提升人的满足感,反而可能导致焦虑和决策瘫痪[2]。

当孩子面对我们的询问「你想穿什么?你可以穿 A、B、C、D...... 」或者看到衣柜里所有的衣服时,小小的大脑需要处理过量的信息.

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感觉难以选择、判断,又会因为因为无法做出「最佳」选择而感到困惑和不安,最终陷入「选择瘫痪」。

他们会表现为随意拒绝,感觉哪哪都不满意,「都不要」或情绪失控。

我们则会觉得,我都给你选择了,你这样不行那也不要,到底要哪样